海南島是我國大陸島中的第二大島, 與華南大陸有著不可分割的“母子關係”和相同的地質構造,是地殼上升爾後又發生斷陷形成的島嶼。海南島位於熱帶海洋上,一年之中,太陽兩次垂直掠過頭頂,因此即使在隆冬時節,海南島仍不減蒼翠,有常綠島之稱。這裏從來沒真正的冬天,更不見雪花飛舞。此外,猴島鹿場、大東海海底珊瑚、五公祠、海瑞墓、東坡書院等名勝,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。



橡膠樹是海南島最重要的熱帶作物,主要是三葉膠。它是大刊戟科三葉膠屬的喬本植物,屬耐陰性熱帶雨林樹種,是重要戰略物資橡膠的來源。海南島1902年開始栽種橡膠樹,是我國栽培橡膠樹最早的地方。全島到處都可看到一片片墨綠濃郁的橡膠林。照片爲白沙黎族自治縣民營橡膠園。


 


海南島高溫多雨,林木終年生長,枝繁葉茂,形成了廣闊的熱帶原始森林,是一個永不褪色的綠色世界,也是祖國唯一擁有大面積熱帶雨林的地區。海南島天然林占全島面積的1/4,主要分佈在山區和丘陵區。在海南島的森林中,珍貴優質林木隨處可見。


 


在海南島北部,還有一處特殊的森林,那就是東寨紅樹林,它生長在鋪前到東寨的海灘上,茫茫無際,面積達2534公頃。海水漲潮,紅樹林的樹幹浸泡于水中,退潮後又出露海灘。紅樹林枝葉繁茂,盤根錯節,人們稱它爲海上森林,它保護著海岸不受侵蝕。1980年海南島的東寨紅樹林被國家確定爲紅樹林自然保護區。



 



“福建土樓”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著稱於世。 不單是最常見的圓形土樓,還包括了方形土樓、交椅形土樓等,覆蓋了完整的土樓群建築樣式。


土樓建築的另一特色是結構極為規範,房間的規格大小一致。 大多數土樓均只有一個大門供出入,樓內均��天井,可儲半年以上糧食,猶如一座堅固的城堡,易於防盜和防匪(舊時客家人常遭匪患,故壘築高大土牆以防不測)。由於牆壁較高較厚,既可防潮保暖,又可隔熱納涼,優點甚多。 客家人建土樓時,將煙囪砌入土牆內,使廚房免受黑煙污染,十分潔淨。 土樓的興建,也是舊時客家人篤信風水的表現。 迷信說法,認為路有“路煞”,溪有“溪煞”,出口處有“凹煞”。 建方樓時,他們以為其某個角會碰上“煞氣”,就在樓角基石上刻上“ 泰山石敢當 ”字樣以避邪,或在樓角釘上繪有八卦 、寫上字符的木板,用以“制煞”。 圓樓無角,據說“煞氣”能滑走,所以為避“煞”,清代以後的土樓多為圓樓。 總的看來,建土樓講求實效性是顯而易見的。 
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,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寶。 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,堪稱“天、地、人”三方結合的縮影。 數十戶、幾百人同往一樓,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、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。 因此,一部土樓史,便是一部鄉村家族史。 土樓的子孫往往無須族譜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。 此外,就地取材,用最平常的土料築成高大的樓堡,化平凡為神奇,又體現了客家人征服自然過程中匠心獨運的創造。


本文出自: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0902070644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樊雅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